連日來,湖北省黃石市審計局陸續(xù)收到社區(qū)、村委會傳來的感謝信,該局38名“雙報到”黨員干部在承擔社區(qū)一線疫情防控任務中,獲得“優(yōu)秀”等次(其中黨員22名,干部16名)。這些同志自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始終堅守抗疫一線,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用心用情用智確保數(shù)據(jù)信息精確到位、特殊群體保障到位、群眾需求服務到位,在戰(zhàn)“疫”大考中交出了優(yōu)秀答卷。
“底數(shù)”“戶數(shù)”“度數(shù)” 每個都要精準
近日,鄂州蓮花地社區(qū)工作人員到市審計局,特意為“老徐”同志送來錦旗?!袄闲臁苯行戾\坤,是一名老審計。疫情期間,他嚴格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,就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。
57歲的他婉拒臨時黨支部的照顧,穿上防護服,和年輕黨員同志逐戶開展排查。為搞清住戶和人員“底數(shù)”,老徐運用審計排查經(jīng)驗,觀察住戶的水表電表運轉以及夜間點燈情況,并將這些方法傳授給年輕同志,圓滿完成了186戶的人員排查,確保了數(shù)據(jù)的真實準確。
運用“觀燈排查法”的還有天虹社區(qū)黨員志愿者周妍琦。白天入戶調(diào)查結束后,她趁著傍晚居民做飯的時間到居民樓下,對著排查表逐家盤點亮燈情況,通過比對發(fā)現(xiàn)某家白天排查時始終無人應答,但夜晚燈卻亮了起來。
為了消除疑慮,她當即再次上門,可是依然無人應答。通過深入了解到住戶是一位獨居老人后,她馬上向社區(qū)反映情況,第二天和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一起上門,結果還是沒有回應。第四次她和社區(qū)書記一起上門,考慮到是不是老人聽力不好,兩人敲了半天鐵門,門終于打開。原來,住戶是一位59歲的獨居老人,疫情期間一直在家,由于門外鐵門與房門隔著一段距離,老人在屋內(nèi)聽不到聲音。看到老人安然無恙,周妍琦一顆“糾結”的心放了下來。她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,以后每次包保上門,老人一聽到電話聲,才放心開門量體溫
內(nèi)心“糾結”但工作認真細心的還有陳新強,為了摸清轄區(qū)住戶的底數(shù),他給50戶村民建起了一本“明細賬”,哪家只有老人和小孩,哪家在外打工歸鄉(xiāng),都了然于心。在其中一次排查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一位村民體溫偏高,連續(xù)三次測量,均超過正常值。村民解釋因為曬太陽,所以體溫比較高。陳新強不放心,勸說該村民回屋休息后再次測量,看到數(shù)據(jù)降到了正常范圍,他懸著的心才落了地。為確保安全,當天下午他又特地來到該村民家,反復確認每個人的體溫??吹揭患胰梭w溫正常,“糾結”一天的陳新強才松了一口氣。
夜深時分,樓棟里的燈光逐漸熄滅,黨員志愿者們?nèi)栽陔娔X前忙碌,輸入、核對白天采集的資料。有時為了一個數(shù)據(jù),黨員們電話咨詢、上門詢問,有的居民不耐煩,還要道歉解釋。正是憑著對百姓安危的牽掛和對職責使命的堅守,他們發(fā)揚審計干部細心耐心、認真較真的精神品質,確保了底數(shù)清、情況明、數(shù)字準,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獨居老人、特殊群體、重點人群 每個都要關愛
黨員朱明在萬達社區(qū)承擔40戶居民的包保任務。他先后三次摸排,一家“釘子戶”總是不開門。經(jīng)過了解,這家住著81歲的老爹爹和76歲的老婆婆,對于陌生的志愿者,老人家比較警惕和抗拒,總是隔著門說:“我不認識你,你走吧?!北M管如此,朱明仍惦記著這戶獨居老人,在分發(fā)社會捐贈的愛心蔬菜的時,他又一次敲響了老人的大門。
門終于開了,他剛把菜放進門檻,老人又把菜提了出來,老爹爹說:“我們不要,我們有,別把病毒帶進來了。”朱明只好提著菜離開,但每天仍從社區(qū)實時了解老人情況。一段時間后,朱明接到了老爹爹打來的電話。原來,老爹爹家的食物短缺,采購又需要時間,生活出現(xiàn)困難。朱明將老人家的需求逐一記下,立刻跑到最近的超市,置辦了20斤米、10斤油和20斤蔬菜,又用小推車推到樓下,一包包扛到老爹爹家中??粗鴿M頭大汗、氣喘吁吁的朱明,老爹爹不停為之前的事情道歉,還硬將一瓶飲料塞到了朱明手中。
為了緩解居民心理壓力和煩悶情緒,年輕黨員鄧詩卉每天都要為包保居民預留兩個小時進行心理減壓。大家有啥煩心事,或者想找人解悶,就會在線尋找“小鄧”。小鄧每天還要承擔哨卡值守、信息宣傳等任務,幾乎沒有多余時間照顧咿呀學語的女兒。但是面對微信群中的家長里短,小鄧總是耐心細致地傾聽與陪伴。有的老人不會用微信,小鄧就主動電話聯(lián)系,詢問當天的身體狀況。有位80多歲、雙目失明的上海老知青,每天都會接到小鄧的問候,時間長了,老人就打開話匣子,總要和小鄧聊上幾句,回憶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得知老人十幾年從未出過門,很想念家鄉(xiāng)的山水,小鄧就把同學送給自己的上海老字號醬油轉送給了老人,希望老人重溫“家鄉(xiāng)的味道”。老人拿著醬油非常高興,一個勁地夸贊:“謝謝儂”。
鐵山三岔路社區(qū)程君翊片區(qū)的78戶居民都有一張“名片”,大家有需要,就會撥打“名片”上的電話找包保黨員程瓊。程瓊每天都要逐家逐戶走訪,重點關注困難家庭和重點人員,跟蹤275名居民動態(tài)。疫情期間,一位在武漢治療的癌癥患者回到了程君翊。
救護車剛到村口,就遇見在此等候的程瓊。她二話不說,抱起這位居民的行李,和他的家人一道把病人送回家中。程瓊起初內(nèi)心雖有些許害怕,但面對這位老鄰居,恐懼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。她寬慰病人,告訴他醫(yī)院既然準許出院,說明沒有感染新冠肺炎,不要顧慮太多,同時反復勸說病人及其家屬,嚴格按照政策居家隔離。每天,她和志愿者一起為這家人送菜,及時把身體情況上報社區(qū)。她的舉動,得到了病人家屬和周邊居民的點贊。
“誰都不能掉隊。”審計干部使出“繡花”功夫, 認真對待大家的瑣碎事、煩惱事,用真心拉近彼此距離,增進了干群情誼。大家慢慢發(fā)現(xiàn),“包保員”的稱呼沒有了,卻多了“小朱哥”“小鄧”“小程姐”,這是黨員們最喜歡的稱謂。
“氣罐子”“藥瓶子”“米袋子”每個都要保障
小區(qū)封閉管理期間,包保黨員的手機號碼成了居民心中的“114”。大家想吃啥、想用啥,一把青菜、一包紙尿褲,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包保人。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,市審計局的志愿者們盡心竭力,想方設法破解難題,確保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“味罐子”“藥瓶子”保障到位。
黨員付淑珍包保的一戶獨居老人用不上天然氣,她墊付資金幫助老人網(wǎng)上繳費;灶仍然不能使用,估計是氣灶的電池沒電了,她就在包保戶的微信群里向大家求助,及時把好心鄰居捐贈的電池換上;火還是點不著,為了讓老人當天能吃上熱飯菜,她騎了一個小時的自行車趕到團城山天然氣網(wǎng)點,幫助老人重新辦理了天然氣卡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藍色的火苗重新出現(xiàn),老人終于可以開火做飯了。
2月中旬,氣溫陡降,這可讓一位居民犯了難,家中唯一的暖水袋出了故障,但附近的商店暫停營業(yè),無法買到新的。包保黨員朱明知道后,就把求助信息發(fā)到住戶群,發(fā)動大家一起想辦法:一位住戶發(fā)來一張圖片,說自己家里有一個暖手袋,可是充電線找不到了;另一位業(yè)主說自己剛好多出一根充電線,在大家的熱心幫助下,一個暖手袋終于“眾籌”成功。
黨員尹曉玲“雙報到”第一天,就承擔起社區(qū)疫情最為嚴重的樓棟體溫檢測任務。她自費購買10支體溫計,送到住戶群里有需要的人手中。當天恰逢電梯限時運行,她一層一層爬樓梯,硬是靠著一雙腿,最高送到了23樓。每到一戶,她就把體溫計放在門前,手機拍照上傳住戶群,讓大家及時自取。有了體溫計,住戶們的焦慮心情逐漸安靜下來,主動配合體溫檢測工作。為了減少居民外出,她又“承包”起“快遞業(yè)務”,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采夠常備藥,有的居民沒有食物,她就貢獻出自家的餅干和蔬菜。
隨著湖北省疫情防控由應急性超常規(guī)防控向常態(tài)化防控轉變,絕大部分審計人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崗位。面對疫情防控和經(jīng)濟體檢“雙重任務”,黃石審計人又“一個都不能少”地按下了加速鍵。(鄭曉華 王阿鵬)
責任編輯:蔡波濤 |
【關閉】 【打印】 |